土壤與養分
土壤管理
與免耕系統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一樣,土壤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是任何農業生產系統的基礎。不過,它們可能非常復雜,使得對它們管理非常困難。
有些土壤性狀是可繼承的,如土壤質地、坡度和排水狀況。耕作和栽培措施很難改變它們。排水不良可能會影響免耕的成功實施;而土壤質地過粗,可能會不利直接播種。
其它土壤性狀則深受栽培耕作措施的影響,像土壤結構、土壤有機質、土壤水份和土壤生態等。放棄傳統耕作之前,必須考慮這些因素對免耕的可能影響。同時,免耕通常會改善這些性狀。
一般來說,某些土壤可能較其它土壤更適合實施免耕。不過,通過調節土壤管理實踐、改造播種機械或隨時間延續,以前不適應免耕的土壤也可能適合免耕。關鍵是學習別人的經驗和自己的親身實踐。
實施免耕前一定要平整土地和******田地中的石頭。
表層土壤生物活性極強,土壤結構也相對穩定。不過,土壤結構也容易在耕種等機械攪動中解體。有秸稈覆蓋的地表同常規耕種下的裸露地表相比有巨大的不同。
在表下層,粗質地土壤易形成片層結構;相比之下,粘土則易于形成塊狀結構。隨時間延長,粘土將形成新的次級結構,結構體通常在手指頭的壓力下破碎。
土壤結構的形成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但也很脆弱。
在免耕的開始幾年間,土壤屬性變化不大。遭受侵蝕的土壤地表顏色仍然灰淡,結殼時有發生,犁底層仍然存在(如果有)。土壤條件還不適合土壤動物活動,尤其是蚯蚓。
至少3年之后,免耕使以前受侵蝕地力退化的土壤開始出現生命活力。隨耕作攪動減少和土壤有機質增加,蚯蚓數量顯著地增加。耕層土壤的塊狀結構逐漸被良好的團粒狀結構代替。在這層下邊,土壤可能形成較厚的片層結構。
經過10年或更多的時間,土壤性狀將發生本質的改變。在增高的土壤有機質和活躍的蚯蚓幫助下形成更厚且結構穩定的耕作層。表下層土壤的片層結構被根系和蚯蚓的綜合作用而打破。長期免耕使土壤恢復到草地和林地土壤狀態。
養分管理
免耕作業下植物需要常規耕作下作物正常生長所需要的全部營養。但是,在施用方式、施用時間和對某些元素的需要量上有所不同。免耕下耕層土壤條件的變化特點是養分管理不同與常規耕作的原因所在。通常常規耕作下的養分管理不能適應免耕作物對養分的要求。
不良的營養管理不僅浪費金錢,也會危害環境。在開始免耕系統之前,應該調節土壤酸堿反映,使土壤pH處于主要作物要求的范圍內。?如可能,應該施足在土壤中移動性弱的大量營養元素,如磷、鉀、鎂等。
對免耕條件下肥料特點和它們在土壤中的活動表現的理解是免耕下營養機理的******步:?
尿素或尿素類氮肥******不在地表撒施,因為其中氮素轉化成氨后很容易揮發損失于大氣中。
表施化肥和農肥易于在水土流失中損失。?
表面施用肥料,特別是氮肥易于引起土壤酸化。?
酸性土壤如果不使用石灰更容易使土壤酸性加劇?。
表面或淺層條帶狀施用磷鉀肥料容易導致這些養分在土壤中分層(表層富積)。當然,這種現象在干旱條件下多影響作物正常生長。
免耕有利菌根活動,增加磷素的有效性?。
磷鉀分層
長期免耕將引起磷鉀元素在土體中分層,通常免耕土壤系統中磷(P)和鉀(K)在表層富積。分層是由表層施肥(沒有翻耕攪動土壤過程)和植物吸收耕層下土壤磷鉀元素并將其歸還表層土壤的綜合結果。
經過3~5年的免耕管理,土壤通常會表現出磷和鉀在表層富集,而在表下層貧瘠的現象。不過,如果施肥適當,并不會影響產量??紤]磷鉀的分層現象,植物作物生長所需要的部分磷鉀應該以條帶狀的方式施于種子附近。因為這兩個營養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動性極弱,帶狀施肥的效果幾乎是表層撒施的一倍。
結果表明肥料類型、施用方法和時間對玉米產量影響明顯不同。******尿素和尿素的帶狀注入施肥較表面撒施明顯增加產量。?
聯系我們
? ? ? ?如果我們敢想,勇于接受新觀念,樂于同我們的土壤合作而不是濫用它,我們將會看到保護性農業是引導我們走向前所未見的高產農業的有效途徑。這不僅是為了戰爭時期,更是為了戰后的和平年代?(Hugh?Hammond Bennett,?1943)